






项城市付集磨骨寺历史
建寺缘由
付集磨骨寺始建于北宋时期,传说宋朝寿州武安知县赵某,因政绩卓著,颇受百姓爱戴。身故后,百姓感其德,以其遗骨建寺纪念。寺因“藏骨”而得名“磨骨寺”。
发展历程
历经数百年风雨,磨骨寺曾数次毁损重建。清光绪年间,项城人殷氏集资重建寺庙,规模宏大,为全盛时期。民国时期,寺庙遭到破坏。
新中国成立后
1978年,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,磨骨寺得以恢复。1984年,政府拨款修缮寺庙。1992年,被定为项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寺庙格局
磨骨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。寺庙建制完整,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钟鼓楼、厢房等建筑。
文物价值
磨骨寺内现存有大量珍贵文物,包括:
铜铸千手观音像:明代铸造,为寺庙镇寺之宝。
泥塑罗汉像:清末制作,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
明清碑刻:记载了磨骨寺的修建历史和善举。
宗教意义
磨骨寺是临济正宗法脉的道场,为周边信众提供宗教活动场所。近年来,随着宗教活动的恢复,磨骨寺香火日益兴旺,成为当地重要的佛教圣地。
文化价值
磨骨寺是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建筑风格、文物遗存和宗教文化,展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脉络。寺庙也是当地群众祈福、消灾、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。
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付集镇
基本信息
所属省份:河南省
所属市:周口市
所属县(市、区):项城市
行政级别:镇
邮政编码:466205
地理位置
位于河南省东部,周口市东北部,项城市西部
东临朱寨镇,南接田铺乡,西连张阁乡,北靠项城市城区
历史沿革
明代属项城县铁山乡
清代属项城县付集乡
1949年属项城县三区付集乡
1956年成立付集乡人民委员会
1958年成立付集人民公社
1984年恢复付集乡人民政府
2019年撤乡设镇
经济发展
以农业为主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粮食作物
畜牧业较发达,以养猪、养牛为主
工业有食品加工、建材、机械等行业
人口和民族
人口约4万人(2019年)
主要民族:汉族
教育和医疗
镇内有付集中心小学、付集初中等教育机构
设有付集镇卫生院等医疗单位
交通
境内有S308省道和 许周高速公路经过
距离周口市区约30公里,交通便利
周口市
抱歉,我没有有关“项城市付集镇磨骨寺村霸”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