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头协议与定金的效力
口头协议有效
民法典规定,口头协议只要意思表示真实、内容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,即具有法律效力。
定金效力
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性质。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,已付定金一方可没收定金;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,应当双倍返还定金。
能否退定金
可以退还
若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,定金应当返还。
不可以退还
若合同因一方原因解除,已付定金一方有权没收定金。
若合同因不可抗力或双方共同原因解除,定金应当返还。
特殊情况
合同无效
若口头协议因违反法律规定、公序良俗等原因无效,则定金应当返还。
定金数额过高
定金数额明显超过合同标的额部分,应视为违约金或罚款,可请求法院减少或免除。
建议
为了避免纠纷,建议签订书面合同并明确约定定金条款。
若发生纠纷,当事人可协商解决或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口头协议
口头协议在法律上一般不被认可,因为很难证明其真实性。
定金
定金是合同订立或履行中支付的款项,通常用于确保合同的履行。支付定金后,如买方违约,卖方有权没收定金;如卖方违约,买方有权要求双倍返还定金。
佣金
佣金是中介人促成交易后收取的报酬。
本例情况
口头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。
定金支付的目的可能是确保合同履行,但由于口头协议不成立,定金的性质可能会被质疑。
收支中记载为佣金,表明可能存在中介人。
能否退定金
由于口头协议不成立,定金的性质难以确定。如果定金被视为佣金,则一般情况下中介人不具有退还佣金的义务,除非合同另有约定。
建议
尽量避免口头协议,以书面合同形式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。
支付定金前应明确其性质和用途。
如需退定金,应与对方协商或寻求法律帮助。
是否能退回定金取决于以下因素:
合同或协议的条款:
合同或协议中通常会明确规定定金的退还政策。
有些合同规定定金不能退回,而有些则允许在特定条件下退还定金。
法律法规:
在某些司法管辖区,消费者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取消交易并要求退还定金。
例如,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规定,消费者在网上或远程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有 14 天的冷静期,在此期间可以取消交易并要求全额退款,包括定金。
商家政策:
一些商家可能因 goodwill 或客户满意度的原因而允许退还定金,即使合同中不包含此规定。
谈判和沟通:
向商家提出请求,并说明退还定金的理由。
保持礼貌和专业,并提出替代方案,例如延期或取消订单。
请注意,商家可以拒绝退还定金,除非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律依据。
其他因素:
定金金额:定金金额越大,退还的可能性越小。
订单状态:如果订单已经处理或发货,退还定金的可能性更小。
特殊情况:例如,如果交易涉及定制或易腐烂的商品,则退还定金的可能性较小。
建议:
在交定金之前,仔细阅读合同或协议。
如果可能,与商家进行谈判,以明确定金的退还条件。
如果无法退还定金,请考虑与商家协商其他解决方案,例如积分或礼品券。
如果定金交了,但没有签合同,能否退定金,取决于以下情况:
1. 定金条款
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定金的条款,则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处理。例如:
定金条款规定定金不退,则即使未签合同,定金也不能退。
定金条款规定定金可以退,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协商退还。
2. 法律规定
《合同法》第116条规定:"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;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%。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,依然为一般违约金。"
因此,如果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%,超出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,可以协商退回。
3. 实际情况
因一方原因导致无法签合同:如果一方违约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无法签合同,交付定金方有权要求返还定金。
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签合同:如果双方均无违约,但因不可抗力因素(如地震、洪水等)导致无法签合同,定金可以协商退还。
总体来说,定金交了但未签合同是否能退定金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。建议协商解决,如果协商不成,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