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眶隔手术
目标: 矫正上眼睑松弛和下垂,改善上眼皮褶皱和眼部浮肿。
手术部位: 眶隔脂肪组织,位于眼睛上方和下方的脂肪垫。
方法:
通过上眼睑或内眦处切口进入眶隔。
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以减少浮肿。
收紧眶隔以提升上眼睑。
优点:
永久性改善上眼睑松弛。
不会留下明显疤痕。
去眼袋
目标: 去除下眼睑多余脂肪,减少眼袋和浮肿。
手术部位: 下眼睑下的脂肪垫。
方法:
通过下眼睑睫毛下方或内眦处切口进入。
去除多余的眼袋脂肪。
优点:
改善下眼睑浮肿和眼袋。
可能会留下轻微疤痕,但通常不明显。
区别
目标部位: 眶隔手术针对上眼睑,去眼袋针对下眼睑。
切口位置: 眶隔手术切口通常在下眼睑或内眦处,而去眼袋切口通常在上眼睑或内眦处。
手术过程: 眶隔手术包括去除眶隔脂肪并收紧眶隔,而去眼袋只涉及清除多余的眼袋脂肪。
恢复时间: 眶隔手术的恢复时间较长,通常需要 12 周,而去眼袋的恢复时间较短,通常需要 1 周左右。
效果: 眶隔手术永久性改善上眼睑松弛,而去眼袋可以长期改善下眼睑浮肿,但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复发。
祛眼袋和眶隔释放手术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,但通常包括以下阶段:
1. 早期恢复(12 周)
肿胀和瘀青:手术后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瘀青,可能持续 12 周。
疼痛:疼痛通常很轻微,可以通过止痛药控制。
拆线:手术切口处的线通常在 710 天内拆除。
2. 中期恢复(26 周)
肿胀消退:肿胀会逐渐消退,但可能需要长达 6 周才能完全消退。
瘀青消散:瘀青也会逐渐消散。
活动限制:建议在此期间限制剧烈活动,以避免加重肿胀。
3. 晚期恢复(6 周以上)
最终恢复:肿胀和瘀青完全消退,眼袋被去除,眶周区域看起来更光滑饱满。
稳定:最终结果通常在术后 612 个月内稳定。
请注意,以下因素会影响恢复时间:
个体差异:每个人的愈合能力不同。
手术范围:手术范围越广,肿胀和瘀青可能越严重。
术后护理: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说明至关重要,包括冰敷、抬高头部和避免吸烟。
如果您对恢复有任何疑虑或症状持续不消,请务必联系您的医生。
眶隔释放和切眼袋的效果维持时间因人而异,但通常可以维持数年。具体时间取决于个人的生理条件、术后护理和生活习惯。
一般来说:
眶隔释放:可以永久性地改善眶隔的限制,从而使眼球更加突出,但眼袋仍然可能会在后期出现。
切眼袋:可以去除多余的眶内脂肪,有效改善眼袋问题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移,眶内脂肪可能会再次产生,导致眼袋复发。
影响眼袋复发时间的因素包括:
年龄: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和肌肉会变得松弛,导致眼袋复发的风险增加。
遗传:眼袋问题在某些家庭中更常见,这表明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生活方式:抽烟、饮酒和睡眠不足都会加速皮肤衰老,增加眼袋复发的风险。
术后护理: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说明,如避免摩擦眼睛和使用冷敷,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肿胀和促进恢复,降低眼袋复发的概率。
一般情况下,眶隔释放和切眼袋的效果可以维持 510 年,甚至更长时间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眼部仍会出现自然的衰老过程,因此不可能永久性地消除眼袋问题。
眶隔释放内切眼袋手术过程
术前准备:
术前详细体检,排除手术禁忌症
局部麻醉(通常使用利多卡因)
清洁消毒手术部位
手术步骤:
1. 切口设计:
在下眼睑睫毛根部下方设计约 34 mm 的弧形切口
2. 眶隔释放:
通过切口进入眶隔,用钝器将眶隔和眶骨膜剥离,释放被眶隔卡压的脂肪
剥离范围约为睑缘外侧 68 mm,向上约 1.52 cm
3. 脂肪处理:
抽吸或切除松弛多余的眶内脂肪,保留适量脂肪以保持眼周平滑
根据具体情况,可同时去除眼轮匝肌的部分纤维
4. 缝合切口:
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,仔细对合创面
术后护理:
术后局部冷敷,减轻肿胀和疼痛
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避免感染
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
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,防止术后出血
术后 12 周内避免使用化妆品
定期复查,观察手术效果和伤口愈合情况